让资讯更有价值,让传播更加高效

Make information more valuable,Make communication more efficient

如何加强新闻语言的感染力

到底什么样的文字,既能够引人入胜,吸引读者阅读,又不至于流于低俗呢?要想避免新闻语言出现流俗,应当从“深刻”“亲切”与“平实”这三个方面入手把握新闻语言的风格。


一、深刻。深刻是一种能够让人平静思考的力量。尤其在一个群情激奋的新闻事件中,要使情绪已经被煽动起来的读者,能够平静下来,重新对事件有所审视,需要的往往是有力量的语言,这样的语言,在句式上多表现为反问句,反问之后的内容,往往与之前的内容形成对比,体现作者思想的深刻。


比如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《五问中国经济》全文以民众的争议、质疑、猜测为切入点,从五个大热点切入,形成五条主线,每一问都扣住热点、牵动人心。将庞大复杂的经济问题清晰地以反问的形式串连起来。读者反响却是“够解渴”“很过瘾”,绝无冗长之感。想要在铺天盖地的经济报道中脱颖而出必须以质取胜,这个“质”来自文章是否“深刻”,正视矛盾,直戳要害,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解析,才是最有力量的新闻语言。




二、亲切。同深刻的当头棒喝相比,亲切往往更让许多新闻工作者难以把控。在这里,姑且把亲切定位为“容易理解的文字”和“情感的零距离”。


什么是最亲切的文字?就是最接近广大受众心理的语言文字,它是受众最容易理解的文字。这种亲切的文字,不仅仅是语言运用的技巧问题,要做到文字的亲切,记者首先要做到在情感上与广大受众接近,以一种平等交流的心态说话。


例如人民日报一篇题为《相亲何太急(民生观)》的报道,以这样的文字作为开头:最近酷热,但热浪也挡不住公园里相亲角的热情。看新闻,岁数挺大的老头老太太们,一把雨伞一张板凳,一天一天泡在相亲角,手拿子女简历,眼瞅对方条件,额头上的汗珠暴露着自己的焦躁心情。


三、平实。它往往是由文章丰满的内容,和贯穿在文章中的真实情感所共同支撑起的一种直观感受。


平实,首先在于“实”,体现在内容的“扎实”与情感的“真实”,记者只有用心采访,用心接触当事人,才能扑捉到丰富的内容与情感,切忌做新闻行业中的懒汉,利用网上已有信息,剪刀加糨糊东拼西凑。


笔者最主要的工作,就是代替广大的人民群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,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,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,透过文字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。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肖乾说过,新闻记者“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,他是个哨兵,甚至是个侦察兵。”

 

听起来可能很好笑,写文章要追求的不是“高潮”或“新颖”吗?其实,正所谓“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;从辨证的角度来说,读者读罢一篇新闻报道,如果心情是在平静思考的,这恰恰证明了文字的力量。